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因地施策、有所侧重。
2022年,湖南省确定了邵阳、安化、新化、沅陵、龙山、桑植等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资金、项目、乡村治理等方面对重点帮扶县给予倾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一体化进程。
基于此,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紧紧围绕重点帮扶县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制定了五年过渡期发展规划,引导银行机构聚焦特色产业、农户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为重点帮扶县跨越式发展插上金融翅膀。截至2023年7月末,15个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8%,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5.78个百分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重点帮扶县资金投入
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牵头七部门出台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三十条”,加强对银行机构窗口指导,引导其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信贷准入、信贷规模、审批权限、尽职免责等方面,向重点帮扶县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确保每年对重点帮扶县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余额平均增速。同时,注重优化结构,确保每年重点帮扶县涉农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该行积极配合省委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湖南分局、湖南省证监局强化金融支持重点帮扶县考核,将农村金融支持工作纳入对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内容,着重对涉农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户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涉农企业上市、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创建农村移动支付示范点等指标进行精细化考评,形成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合力支持重点帮扶县的激励约束机制。
人民银行各市州分行主动强化与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的联系对接,出台支持重点帮扶县跨越式发展的专项政策和举措,制定对县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考核办法,将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形成上下同心、同频共振促振兴的良好氛围。
各重点帮扶县也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如增加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预算安排,完善涉农政策性融资担保、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等,解除银行机构加大金融投入的后顾之忧。
护航特色产业 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湖南银行对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的贷款额度足、利率低、手续便捷,我们感到非常满意。”在邵阳县黄塘乡原八一场粮站内的生产车间里,湖南某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湖湘青年英才”王经理介绍道。放眼望去,流水线上一瓶瓶金黄澄亮的茶籽油正有条不紊地打包装箱销往国内外,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7000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坚持精准发力,立足重点帮扶县特色优势产业资源,创新特色产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发展茶叶、水果、中药材、文旅等特色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就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2023年7月末,全省重点帮扶县特色产业贷款同比增长31.97%,推出了“油茶贷”“百合贷”“奶业贷”“文印贷”“民宿贷”等专属信贷产品243个,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8万家,带动75.41万名农户就业增收。
在此指导下,邵阳县银行机构围绕油茶特色产业,建立了财政、银行、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五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向油茶种植加工业发放贷款1.5亿元,发展油茶林超过70万亩,“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油茶之都”品牌日渐响亮。沅陵县银行机构围绕碣滩茶产业,推出“大户+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助力茶产业打造成“六大百亿产业”。湘西州银行机构将温室大棚、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农产品订单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乡镇商贸中心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缓解融资担保难问题。
发放农户贷款 提高农户发展内生动力
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指导银行机构深入摸排重点帮扶县农户融资需求,建立“一对一”融资服务档案,安排专项信贷资金,做到应贷尽贷,解决农户生产、销售环节的融资困难,增强发展产业的信心和能力。截至2023年7月末,全省重点帮扶县农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7%,其中,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同比增长11.87%,累计支持脱贫人口6.07万户。
“有了农商银行创业贷款的支持,我们养猪厂顺利扩建,存栏量2600余头,预计今年利润可达120万元。”张家界市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马合口村生猪养殖户谷某表示,桑植农商银行为他返乡创业发放了100万元贷款,支持其扩大养殖规模,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猪肉品质,建成标准化猪舍3000平方米,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
据悉,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加强与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的协调联动,通过提高贷款额度、扩大对象范围、简化办理手续等举措,为返乡创业农户、创业青年提供低成本融资,并给予贴息支持。
该行探索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实现“信用+信贷”联动;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构建家庭经营类、合作经营类、企业经营类三套分层、分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全省搭建了开放式平台,各部门共享数据,引导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公司入驻并提供融资撮合服务,累计为重点帮扶县超过120万农户和80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授信总额600余亿元。
聚焦重点领域 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
“这条S249省道不仅能完善全县公路网络结构,提高城乡交通运输能力,也能有效激活旅游发展潜力,提升沿线乡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在怀化市溆浦县桥江镇,S249桥江至思蒙公路工程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该项目起于县城东北的桥江镇,接新溆高速的互通连接线,终点位于思蒙乡,全长23.396公里。今年2月,农发行溆浦县支行投放了1.16亿元贷款支持溆浦农村路网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成为过境交通和城区内部交通对外疏散的主通道,也是通往溆浦县思蒙景区的旅游干线。
这样的案例在三湘大地还有很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很多是革命老区、边区县和原贫困县,境内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薄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为满足重点帮扶县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引导银行机构聚焦农村道路交通、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融资需求,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截至2023年7月末,全省重点帮扶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3%,其中,高标准农田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融资需求得到强力保障。
在娄底市新化县,工商银行新化支行、光大银行新化支行为新化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新化乡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高标准农田项目授信3.3亿元,支持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张家界桑植县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桑植县老区发展集团公司、桑植县交投集团公司,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34.68亿元,对全县交通、医疗、教育、环境治理、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摸排梳理,解决重点项目融资缺口问题。
完善服务体系 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为提升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巩固用好原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成果,实施农村金融服务站整合提升工程,推动金融服务站融合共建,打造“一站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重点帮扶县的百姓提供更为丰富、便捷、优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据统计,目前全省重点帮扶县已建成金融服务站5505个,实现重点帮扶村和示范创建村的全覆盖。服务站累计协助开展评级授信20.32万户,撮合发放贷款36.91亿元,提供助农取款服务逾300万笔,提供助农取款1亿元,累计办理电商交易30.83亿元。
在邵阳市,按照“普惠公益、融合共建、分类推进、务实管用”原则,率先在重点帮扶县开展金融服务站“七站合一”标准化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党建+金融”共建机制,实现“金融村官派驻、服务功能融合、行政村建站”全覆盖,通过服务站累计撮合发放贷款1.35亿元,累计发放“乡村振兴主题卡”38万余张,开展电商交易超20亿元。
为打通服务革命老区“最后一公里”,湘西州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工作时效,辖内农商银行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强化金融科技赋能,累计建立“福祥e站”500余个,将金融、电商、物流、农产品代收代销、质检辅导、公益等功能融入“福祥e站”,利用平板电脑采集农户信息、评级授信,签订信贷合同,及时发放“福祥居e贷”,建立“非现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一门式”综合服务平台,为老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